馬屎埔,我從中環回來了!
Kate@土地正義聯盟
「最文明」的地方
全港「最文明」的中環,生活節奏快又急。容 先生舉例說,中環的午飯時間滿街是人,排隊的人龍排到餐廳外。由於時間有限,客人來去匆匆,餐廳總是流水式作業,沒有人會停下來和你談談生活軼事。
中西區人口密度高,個人佔有的空間很少。在擠迫的車廂裡,人人僵直著身體,雙手不敢亂擺,生怕碰到別人。明明大家的距離是那麼近,但溝通卻又很疏遠。大家來到中環是為了工作,交往都是因為工作。
「中環是工作的地方,要我來工作還可以接受;但要我搬來住,我是萬般不情願!」對於中環的環境,容 先生說他是完全不享受的。
「最不文明」的地方
「馬屎埔的『最不文明』只是相對中環而言。」容 先生說,他最欣賞馬屎埔的悠閒及廣闊的空間。
每天下班,容 先生要趕搭由中環開往粉嶺的村巴;穿越整個香港的距離,才回到馬屎埔。橫過村前大馬路的一刻,他感到自己回歸大自然,拾回自由活動的空間。訪問那天,我們坐在商場的咖啡店,容 先生嘗試向我描述每天下班後回到馬屎埔的感覺:閉上眼睛,慢慢吸一口氣,嘴角隨之往上揚。那一臉滿足的模樣,彷如看見馬屎埔村的梧桐河,緩緩地流入后海灣;接著的呼氣短而急促,身體因突然放鬆而悶哼一聲,彷彿在說:「我回來了,馬屎埔!」
變「文明」的代價?
每天在兩種極端的環境之間穿梭,令容 先生更珍惜馬屎埔的一切。
可是現時馬屎埔不但面對政府發展計劃的威脅,而且一早被地產商弄得支離破碎的模樣。容 先生就是其中一家收到律師信、被迫遷的住戶。
濃罩著馬屎埔的無奈帶不出來給城市人。「同事問起發展的事,我會解釋,但他們像在聽故事,未能理解。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習慣農村的生活,所以我也不會主動和別人談及現在的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