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東北農工商:古洞鄉村車歷久不衰


古洞鄉村車歷久不衰


前言:輿論常常警告香港只剩下金融和地產兩行,產業必須多元化。從反面理解這句話,香港的產業原來就很多樣化,只是不斷因各種理由被排擠掉。新界鄉郊不單止有郊野公園或荒廢土地,還有很多行業在裡頭搵食求生。本欄走訪三區,介紹現存的農業、工業和商業。問題很簡單:為什麼政府總喜歡吹捧引入與社區無關的新產業,卻不去好好檢視和發展現有的東西?

內文:新界東北三區中,以古洞北面積最大,人口亦為三區中最多。毗鄰農業基地塱原的古洞,區內有多間歷史悠久的鄉村工廠。這次我們不講工廠,而是游走於上水、古洞和接近邊境的馬草壟與料壆之間的鄉村車行業。

按老村民憶述,鄉村車在四、五十年前已開始營運,全盛時期有四架行駛。每架車都是以家庭式經營,分別是「料壆」、「馮園」、「柱記」和「牛鼓」。這四架車,有的以村落命名,有的以車主的家園命名,「牛鼓」更是車主的花名。每架車可以上廿多人,沒冷氣,五元一程,學童減收一元,擺貨加收車資。即使在非繁忙時間,一般每程仍有十多個客人,有去上水飲茶買餸的長者、學生、家庭主婦、放工回家的村民、也有在古洞上班的工廠或貨倉工人。

往馬草壟方向的鄉村車,由上水石湖墟巡撫街出發,駛過舊墟的新成路、新豐路、寶石湖路,轉入青山公路﹝古洞段﹞、河上鄉路、馬草壟路等。途經的主要地標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特首別墅、古洞菜站、古洞村公所、愛華學校、林合勝士多、展能運動村、古洞東方區、鳳崗山和馬草壟新村等。

鄉村車服務由清晨六點一直至晚上八點。四架車會互相協調開車時間,做到約半小時一班。司機與乘客都是幾十年的老街坊,信任感特別強,二十多分鐘的鄉村車車程,在閒聊聲中轉眼就過。鄉村車過去沒有規管,走白牌,現在都要運輸署發牌。古洞北發展關注組主席李肇華表示,自從河上鄉開辦專線小巴後,部份古洞村民都改為到河上鄉路上小巴,也有居民建議開辦另一條小巴線取代鄉村車,但由於客量不足,沒有小巴公司願意開辦。

鄉村車就是在這樣的特殊形勢下,在長者人口比例較高的古洞村,保住了經營空間。如果沒有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相信還可以子承父業繼續做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