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實驗農場每月收兩噸廚餘
堆填區快爆滿,固體廢物中廚餘佔四成,每日超過三千五百公噸。政府雖於社區及學校推行廚餘回收,卻因長期漠視本地農業發展,農地被徵收或被迫荒廢,導致肥料難有出路。粉嶺馬屎埔村的馬寶寶社區農場,為了證實本土農業對處理城市廚餘的巨大潛力,近年於粉嶺聯和墟積極回收廚餘,製肥種菜,每個月能消化兩噸廚餘。
農夫智豪每日也會到聯和墟收集廚餘,有時也會把農場生產的蔬菜回贈幫忙的店鋪。採訪當日,我們從三、四間茶餐廳及椰汁店收到四、五十公斤 咖啡渣、茶渣、切剩的紅蘿蔔和雞蛋殼等等。這些店已為農場穩定供應廚餘約兩年,店主普遍支持和欣賞農場回收廚餘,原因非常簡單,就是認同「社區農業」把無用的東西變得有用,有價值。
馬寶寶農場面積僅二萬平方呎(即零點二公頃 ),是個小型農場。全港目前有約三百公頃 種菜農地,以及四千公頃 荒廢農地,不少是被地產商囤積。若參考馬寶寶的處理量,四千三百公頃 農地每個月可以吸收四萬二千五百公頃 廚餘,相當於目前全港廚餘總量的四成!再有廚餘廠加入處理的話,解決本港廚餘問題就再不是幻想。
智豪說:「種菜用的花生麩粉要二百元一包,很貴,所以善用社區廚餘堆肥,其實也是替農夫慳了成本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