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官商鄉夾攻東北村民


官商鄉夾攻東北村民
割橫額 逼遷收地 播洗腦廣告



前言:自十月起,電視不斷重播兩條推銷「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的政府宣傳片,軟銷家庭溫馨。但溫馨背後,被劃入新發展區的多條「非原居民村」的居民,每日都活在惶恐之中。多年來,他們被政府、地產商和原居民鄉事勢力聯手欺壓,逼他們離開紮根幾十年的家園及農田。

新界鄉郊一直由原居民氏族村落控制,五、六十年代起,大批國內難民來到新界從事農業,建立起一條條「非原居民村」。非原居民部分是租地耕種的佃農,也有不少從原居民處買入土地。近年土地開發壓力日增,地產商加速囤積農地,政府亦陸續推出新的開發計劃,絕大部分都是針對「非原居民村」,大量非原居民被逼遷。「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整個推動過程都是針對「非原居民村」,政府選中的三個地區,古洞北、粉嶺北和打鼓嶺/坪輋,有超過十條以上非原居民村要被夷平,卻沒有任何一條原居民村受影響。

選址針對非原居民村

今年夏天,東北發展的諮詢期來到第三階段,受影響的非原居民開始組織起來抗爭,針對他們的夾攻也日益加劇。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的張貴財表示,政府和原居民鄉事委員會都當非原居民不存在,幾年來政府和鄉委會都不告訴他們,計劃逼遷區內六條非原居民村,直至今年夏天才知道被出賣了。「政府只跟既得利益群體開會,鄉委會贊成不等於居民應承……我們對社區有貢獻,多年來替原居民租地耕田,將石頭地開荒,不明白為何現在原居民要毀我家園,與我們對立。」打鼓嶺鄉事委員會多次公開贊成發展計劃。

張貴財和其他村民為了表達抗議,幾個月來不斷在區內掛橫額。但他們一邊掛,就一邊有人將橫額割爛。「沿着坪輋路都有橫額,他們割完我們再寫再掛,已經有十次之多,最少有二百至三百條橫額被破壞。」

古洞北也出現非原居民被原居民「代表了」的情況。古洞北發展關注組的李肇華表示:「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經常對外宣稱古洞村民支持計劃,誤導市民,實情我們分別在九年及今年十月召開兩次村民大會,最近一次有四百多人出席,兩次都一致通過『反對計劃 不遷不拆』的立場。」

200蚊一份 收買支持政府意見書

粉嶺北的情況也十分惡劣。恒基地產自九年代收到發展風聲後已積極在馬屎埔村囤積農地,並且不斷逼遷非原居民,整條村早已成了「收地戰場」。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的卓佳佳說,原本以為政府提出傳統發展模式後,地產商會停止逼遷,結果恒基地產在十一月告訴他們,逼遷不會停止,廿多戶非原居民會陸續收到法庭傳票。「地產商說,就算政府撤回計劃,他們也會逼遷居民自行發展。另外,地產商不斷在村內圍起九尺高的鐵絲網,拆屋、放火,令整條村烏煙瘴氣。」村內老人家每天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告上法庭。

三個區共同面對的,還有政府的攻勢。十月份開始播出的硬銷廣告,蠱惑村民及市民,李肇華慨嘆:「廣告令村內的老人家以為事情勢在必行,建制派人士及區議員又乘機跟村民討論安置問題,騙取民意。」到了十二月的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公聽會前,各區更有人以每封二百元的價錢收買意見書,製造支持發展及公私合營的意見。卓佳佳說:「那些收了二百元支持政府的人,有沒有想過被逼遷村民、社會和環境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非原居民如何被圍攻


─ 刻意避開原居民村,只逼遷非原居民村
─ 諮詢繞過非原居民村
─ 計劃未落實就播出宣傳廣告


─ 加緊逼遷非原居民,逼政府採用公私營合作發展


─ 代表非原居民支持收地,不向非原居民交代資訊


不知名
─ 坪輋數百條抗議橫額被割毀
─ 在立法會公聽會前出錢收買支持信

東北三區組聯盟 爭取市民支持不遷不拆


東北三區組聯盟 爭取市民支持不遷不拆

古洞北、粉嶺北和打鼓嶺/坪輋三區上萬名「非原居民」,面對着政府、地產商和原居民鄉事派夾攻逼遷,今年夏天在政府進行東北發展第三階段諮詢期間組織起來,分別有古洞北發展關注組、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和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

坪輋的張貴財說:「一個人沒力量。保衛家園聯盟由六條非原居民村組成,三區聯合起來,力量就更大了。」

三區組織一致要求政府撤回計劃,保護非原居民的家園和農地環境,並在九月開始聯合行動,包括九月二日到政府總部舉行三千人集會、九月廿二日上水大遊行、十二月八日到地產商總部示威等等。

除了較常見的示威,三區非原居民也會舉行各類社區活動,包括文化導賞團和市集,希望市民親身了解鄉郊現況。粉嶺北的卓佳佳說:「希望來的人了解,新界東北不是爛地,而是有好多人生活和謀生的地方。」張貴財說:「我們冇錢(學政府)賣廣告,只好身體力行出來表達。我們要出去告訴大家,政府想用少少公屋就變賣幾百公頃土地給地產商,香港人不要被騙。我們需要保護鄉郊地方,保護香港的農業。」

東北動態


東北動態

立法會東北公聽會反對者眾
政府:明年中交規劃方案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在十二月八日和十五日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召開兩場公聽會,共有超過二百五十個市民及團體代表發言,發言者大部分都要求政府撤回計劃。發展局長陳茂波兩次均缺席會議,迴避市民,代表發展局的官員表示,政府將於一三年六月前公布東北最後方案。

反對計劃的包括東北三區村民、農戶、環保團體,以及關注住屋及劏房問題團體等。會上,有村民訴說家園由父母一磚一瓦搭建的故事,並指出政府從沒有諮詢過受影響的村民,堅持不遷不拆。古洞北發展關注組發言人指出,古洞村在九年及今年舉行了兩次全村公投,均一致通過「不遷不拆,撤回計劃」,政府必須尊重公投結果。坪輋村民則指出,當區被逼遷的絕大部分是非原居民,他們到今年夏天的第三階段諮詢才知受計劃影響。

支持開發一方,地產建設商會為保住多年來囤積農地的利益,反對政府以傳統模式收地發展。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則聲稱代表居民贊成計劃。

立法會在此事上再次壁壘分明。泛民主派議員一致要求政府撤回計劃,認為政府不應聯合地產商和鄉事勢力逼遷紮根幾十年的非原居民。建制派議員中,只有工聯會陳婉嫻對計劃有保留,她反對破壞生態及摧毀農業,亦擔心新發展區重蹈東涌及天水圍覆轍,忽略就業機會。

另外,十二月八日中午,約二百名東北三區村民從政府總部遊行至恒基地產位於國際金融中心的總部,抗議地產商囤積農地、逼遷農民。

東北三區村民12月活動

123
到九龍灣施政報告諮詢會向特首抗議,批評東北計劃是「富豪的肥豬肉」,一般市民無所得益

125
與新民主同盟成員及范國威議員會面

128
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新界東北」公聽會,同日到恒基地產總部抗議地產商逼遷非原居民農夫

1213
到葵青劇場施政報告諮詢會向特首抗議

1215
出席立法會第二日「新界東北」公聽會


元旦遊行 東北村民行隊頭


民間人權陣線於二一三年元旦日發起遊行,下午三點由港島維園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特首梁振英下台,幾個民間團體將會行在隊頭,為各自的議題發聲,當中包括反對東北發展計劃的三區村民,以及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長者。

東北農工商:古洞鄉村車歷久不衰


古洞鄉村車歷久不衰


前言:輿論常常警告香港只剩下金融和地產兩行,產業必須多元化。從反面理解這句話,香港的產業原來就很多樣化,只是不斷因各種理由被排擠掉。新界鄉郊不單止有郊野公園或荒廢土地,還有很多行業在裡頭搵食求生。本欄走訪三區,介紹現存的農業、工業和商業。問題很簡單:為什麼政府總喜歡吹捧引入與社區無關的新產業,卻不去好好檢視和發展現有的東西?

內文:新界東北三區中,以古洞北面積最大,人口亦為三區中最多。毗鄰農業基地塱原的古洞,區內有多間歷史悠久的鄉村工廠。這次我們不講工廠,而是游走於上水、古洞和接近邊境的馬草壟與料壆之間的鄉村車行業。

按老村民憶述,鄉村車在四、五十年前已開始營運,全盛時期有四架行駛。每架車都是以家庭式經營,分別是「料壆」、「馮園」、「柱記」和「牛鼓」。這四架車,有的以村落命名,有的以車主的家園命名,「牛鼓」更是車主的花名。每架車可以上廿多人,沒冷氣,五元一程,學童減收一元,擺貨加收車資。即使在非繁忙時間,一般每程仍有十多個客人,有去上水飲茶買餸的長者、學生、家庭主婦、放工回家的村民、也有在古洞上班的工廠或貨倉工人。

往馬草壟方向的鄉村車,由上水石湖墟巡撫街出發,駛過舊墟的新成路、新豐路、寶石湖路,轉入青山公路﹝古洞段﹞、河上鄉路、馬草壟路等。途經的主要地標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特首別墅、古洞菜站、古洞村公所、愛華學校、林合勝士多、展能運動村、古洞東方區、鳳崗山和馬草壟新村等。

鄉村車服務由清晨六點一直至晚上八點。四架車會互相協調開車時間,做到約半小時一班。司機與乘客都是幾十年的老街坊,信任感特別強,二十多分鐘的鄉村車車程,在閒聊聲中轉眼就過。鄉村車過去沒有規管,走白牌,現在都要運輸署發牌。古洞北發展關注組主席李肇華表示,自從河上鄉開辦專線小巴後,部份古洞村民都改為到河上鄉路上小巴,也有居民建議開辦另一條小巴線取代鄉村車,但由於客量不足,沒有小巴公司願意開辦。

鄉村車就是在這樣的特殊形勢下,在長者人口比例較高的古洞村,保住了經營空間。如果沒有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相信還可以子承父業繼續做下去。

東北人在香港:馬屎埔,我從中環回來了!


馬屎埔,我從中環回來了!
Kate@土地正義聯盟


先生自出生至今,在粉嶺北馬屎埔村已經住了四十多年。父母是從市區跑來新界耕田的農民,他小時候便要幫忙田務,農閒就和其他孩子跑遍附近山頭。因為喜歡鄉村的寧靜,所以從出生到現在三代同堂,都沒有離開過馬屎埔;因為喜歡馬屎埔的家,所以從第一天跑出市區工作到現在,也忍受著每天三小時的交通,穿梭家中至中環上班。容生笑言自己每天來回香港「最文明」和「最不文明」的地方,感覺煞是有趣。

「最文明」的地方 

全港「最文明」的中環,生活節奏快又急。先生舉例說,中環的午飯時間滿街是人,排隊的人龍排到餐廳外。由於時間有限,客人來去匆匆,餐廳總是流水式作業,沒有人會停下來和你談談生活軼事。

中西區人口密度高,個人佔有的空間很少。在擠迫的車廂裡,人人僵直著身體,雙手不敢亂擺,生怕碰到別人。明明大家的距離是那麼近,但溝通卻又很疏遠。大家來到中環是為了工作,交往都是因為工作。

「中環是工作的地方,要我來工作還可以接受;但要我搬來住,我是萬般不情願!」對於中環的環境,先生說他是完全不享受的。

「最不文明」的地方

「馬屎埔的『最不文明』只是相對中環而言。」先生說,他最欣賞馬屎埔的悠閒及廣闊的空間。

每天下班,先生要趕搭由中環開往粉嶺的村巴;穿越整個香港的距離,才回到馬屎埔。橫過村前大馬路的一刻,他感到自己回歸大自然,拾回自由活動的空間。訪問那天,我們坐在商場的咖啡店,先生嘗試向我描述每天下班後回到馬屎埔的感覺:閉上眼睛,慢慢吸一口氣,嘴角隨之往上揚。那一臉滿足的模樣,彷如看見馬屎埔村的梧桐河,緩緩地流入后海灣;接著的呼氣短而急促,身體因突然放鬆而悶哼一聲,彷彿在說:「我回來了,馬屎埔!」

先生說,這是和天地一同呼吸的感覺。

變「文明」的代價?

每天在兩種極端的環境之間穿梭,令先生更珍惜馬屎埔的一切。

可是現時馬屎埔不但面對政府發展計劃的威脅,而且一早被地產商弄得支離破碎的模樣。先生就是其中一家收到律師信、被迫遷的住戶。

濃罩著馬屎埔的無奈帶不出來給城市人。「同事問起發展的事,我會解釋,但他們像在聽故事,未能理解。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習慣農村的生活,所以我也不會主動和別人談及現在的情況。」

先生清楚明白城市的好處,卻強調自己完全不享受城市的生活。以前他認為發展總是好的,直到今天發展要把他認為是最好的東西毀掉,他開始去質疑:難道為了發展就可以在整個香港築起高樓?把郊野石屎化?「發展是中性的,但若果失衡了,就不是好事。以前我也不明白,但現在我會反思這一切。」容生補充說。

東北史地生態:從昇平到夷平?


從昇平到夷平?
@打鼓嶺昇平村



昇平學校現況
沒有昇平學校,就没有昇平村。

打鼓嶺昇平村的出現,可說是源於昇平學校。

昇平學校肇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時正值大陸政局動盪,大量難民偷渡到香港。港英政府無法照顧大量湧來的難民,就鼓勵難民中為數眾多的農民,在偏僻的中港邊境地區,開荒耕種,務農為生。

昇平學校建校初期,村民不惜變賣珍貴的樟木,籌募建校資金。部份老師更領著村中學生,胼手胝足除草開荒,平整地基,栽種樹苗,建立起一所在打鼓嶺區頗具規模的村校。

昇平學校全盛時期有學生七、八百人,甚至有學生跨區,從大埔入讀這地區名校。不少新界居民的快樂童年,就在一片綠油油的田野和這所村校中間度過。



有校友在網誌上說:「這所小學名叫『昇平學校』,已荒廢很多年……

四合院而高出的設計,圍繞著中間的小園圃而建,前後門和兩道側門,需要分別向走廊步落二、三十石級才到地面。周邊有無數不同種類,又高又大的樹木,後園有小小圖書館、滑梯,側園有合作社和校工住的小屋,前園有籃球場、足球場和禮堂!

有優秀的老師,純真的同學,哭笑都充滿陽光、和睦和快樂……

隨着交通改善,村中兒童開始改到市區讀書,加上政府漠視鄉村學校在教育系統中的獨特位置,不斷殺校,昇平學校在一九九四年停辦。諷刺的是,近幾年北區小學學額需求激增,政府年中宣布為六間村校增建校舍以應需求,昇平學校卻荒廢接近二十年。

村校純樸美麗的自然風貌,在香港缺少個性的學校中,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任憑香港的村校没落,是香港人對香港歷史的虧欠。

蓮塘口岸的開通,勢在必行,但新開出來的路,不一定要接向冷冰冰的商場、豪宅,或未可知的「特殊工業區」;只要猛然省悟,停止摧毀農田,復辦昇平學校和附近的坪洋學校,就既可紓解北區學位不足的困境,也可以重現「哭笑都充滿陽光、和睦和快樂」的讀書聲。

但願他日重見昇平,不是哀見夷平。



坪輋打鼓嶺地處偏僻,昇平學校為老師建了一排排屋作宿舍,慢慢發展成昇平村。圖為六十年代初,教師李膺的家人在學校門前合照。


小資料
如何前往昇平學校?
由粉嶺火車站乘52K小巴,於打鼓嶺鄉事委員會站下車即達,可入內參觀。

新界東北區報創刊辭:新界東北在哪裡?


新界東北區報創刊辭:新界東北在哪裡?

這份刊物名為《新界東北區報》。翻開香港地圖,新界有北區、有粉嶺、上水、大埔等地方,卻沒有「新界東北」。「新界東北」是特區政府新創的地名,包括三個不相連的地方──古洞、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一共約八百公頃的土地,政府打算裡推動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化計劃。我們是來自這三區,正面臨政府和地產商逼遷威脅的「新界東北居民」。

家園被毀的危機把我們拉在一起,我們發現,雖然「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在輿論裡爭論得如火如荼,但是,實際上很少人知道「新界東北」在哪裡,很少人知道裡面有什麼人,過着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歷史,還有沒有未來?我們不能再忍受,被「新界東北」這個空洞的地名籠罩着,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因此決定開辦這份報紙,主動告訴市民我們的處境,以及我們對鄉郊以至香港未來的看法。

所謂「有危就有機」。政府的想法自然是將三區一網打盡拆乾淨,落實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大計。然而,在威脅中團結起來的村民也看到機會,重新思考衰落多年的新界鄉郊,除了搞房地產外有沒有其他復甦的可能。「不遷不拆」不代表原地踏步,而是在尊重原有居民生活環境的基礎上探求新出路,結果一定會比先用暴力趕走數以千計居民,再將土地交給地產商搞壟斷式發展要好。

除了上述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本報的目標是成為三區村民的資訊平台,讓村民掌握居民組織的行動資訊,一起參與自救,也希望建立起上水粉嶺城市居民與鄉郊居民之間的溝通橋樑。我們會探討「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北區居民的影響,還有專欄介紹東北區內的產業、人事、歷史,以及宣傳即將舉辦的公開活動。城鄉居民除了有文字上的交流,也可透過參與三區的導賞團和生活墟,對農業以至新界鄉郊環境認識更多。

面對城市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意識形態,我們自知是逆水行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盼望可以在北區以至整個香港,找到愈來愈多同路人。

新界東北區報編輯小組

東北答客問:政府宣傳片不告訴你的事


政府宣傳片不告訴你的事

第二階段諮詢文件封面

問:最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說新界東北是「香港人的新市鎮」的宣傳片,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是否真如政府說那樣美好?

答:兩條「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宣傳片」,利用電子傳媒提供的「免費公共資訊時段」播放,過去播放的政府宣傳片,絕大部分都屬於已經落實的政策、大眾認同的事情,以及呼籲市民就未決定的政策提供意見,例如「禁毒」、「選民登記」、「就訂立纏擾法諮詢公眾」等。但新界東北開發根本未落實,而且爭議極大,政府在現階段以廣告推銷,已被輿論批評違反常規,製造社會對立。

廣告缺乏計劃的基本資料,實際位置、面積、規劃內容等統統欠奉,只以溫馨家居、閒適墟市及昔日「雖貧亦樂」的公屋生活來營造正面感覺。沒有具體內容,市民連判斷真偽的基礎都沒有。

更大的問題是,政府嘗試遮蔽市民的眼,要大家跟它一樣漠視計劃會造成的傷害。明明數以千計居民因開發計劃失去紮根幾十年的家園,數以百公畝農田被破壞。這些傷害不是「將來式」,而是十多年來一直在發生的。但政府在幾年來的新界東北宣傳設計中,把被逼遷居民當作不存在,今天的電視廣告如是,幾年前的諮詢文件封面()也如是,右下方滿足的笑臉只屬於不存在「新居民」,現時居民的苦楚則無人聞問。

社會要對新界東北開發展開認真的討論,首先要刺破政府的空洞硬銷宣傳。

東北活動歡迎你!


東北活動歡迎你!


打鼓嶺坪輋邊境導賞團


村民導賞這個邊境區域的農業、村落,探索鄉郊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主辦: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
日期:12月29日(六)及12月30日(日)成團
時間:2-5pm
費用:每位$60(包家鄉茶點)
集合:打鼓嶺鄉事委員會大樓
交通:在粉嶺火車站C出口乘小巴52K到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下車,車程約20分鐘
查詢及報名:祝小姐67996799/chukyinyu@yahoo.com.hk


粉嶺北馬寶寶生活墟



地點:馬寶寶社區農場(粉嶺馬屎埔村)
日期:2013年1月13日,以後每月第二及第四個星期日
時間:11am -5pm
活動內容:農墟市集、手作攤位、文化交流講座、電影放映、音樂會
免費入場,歡迎擺檔[每個攤位基本收費$50,1月13日首次免費]
查詢:Zoey Wong 9724 3519 / mapopo.home@gmail.com
如何前往:在粉嶺火車站 A2 出口乘小巴 52A/54A/56A 到總站,步行五分鐘至馬適路,沿交通燈過馬路後有指示牌引領前往


粉嶺北馬屎埔農村導賞團


導賞員與你遊走馬屎埔村,分享村民的農業生活故事
日期:12月22日(六)
時間:2-5pm
費用:每位 $65(送茶點)
報名:請填妥網上表格 http://goo.gl/0TKWD
集合:帝庭軒小巴總站,大快活旁對出空地(噴水池旁)
交通:在粉嶺火車站A2出口乘小巴52A/54A/56A到總站
查詢:mapopo.farm@gmail.com




全文下載 及 出版資料


全文下載,請按此處

出版資料

出版: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古洞北發展關注組、土地正義聯盟
編輯委員會:區國權、鄭家驊、蔡樺、蔡原昇、朱凱迪、連佩怡、李肇華、胡應麟
排版:林朗彥
印量:10000
出版及派發:每月逢十五日於粉嶺及上水火車站及區內各商店及公共設施派發
聯絡地址:元朗安寧路2-8號冠煌樓B1閣樓土地正義聯盟
聯絡電話:92242763區先生